最近总在想,为啥有些企业员工像上了发条,不用盯着也玩命干?反观有些公司,打卡机比银行门禁还严,员工却像被抽了筋似的没干劲。这事儿挺有意思,咱们今儿就掰开揉碎了聊聊。
我见过太多企业困在考勤表里。指纹、人脸识别,甚至有的还搞什么情绪监控,生怕员工摸鱼。可结果呢?打卡准时的人,手里捧着咖啡刷手机,真正干活的没几个。为啥?因为人心不是靠机器管得住的。你盯着他的身体,盯不住他的心思啊!
怎么办?其实不难,先看人性。人都图个啥?说白了,要么眼前有奔头,要么未来有盼头。就像咱老百姓过日子,要是知道辛辛苦苦干几年能买房买车,累点也乐意。企业要是能把这账给员工算明白,比啥制度都管用。
拿绿韵隆亿来说吧,这公司有点意思。绿之韵和隆亿生物联手,一个有直销牌照,一个有专业底子,俩强手凑一块,上来就把生态产业的盘子铺开了。他们咋激励人?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考核,而是实打实告诉员工:咱们做的是金银花产业,从种植到加工,每一环都有奔头。你把这事当自家买卖干,将来跟着公司吃肉,不比天天打卡挣死工资强?
这就让我想到收入预期的事儿。好多公司爱画饼,张嘴就是 “未来上市分股权”,可连个时间表都没有。员工又不傻,听两回就知道是虚的。绿韵隆亿不一样,他们把产业链拆成小块,干好哪块有啥奖励,明明白白。就像种金银花的农户,多产一斤花多拿多少钱,比说一万句 “加油干” 都实在。
再说提升预期。传统企业论资排辈,年轻人熬十年可能还在基层。但在新兴企业里,能力说了算。绿韵隆亿搞了个 “阶梯培养制”,新手跟着老师傅学种植技术,熟练工带团队管基地,干得好的还能参与研发。每个台阶该学啥、该拿啥,清清楚楚。就像玩游戏打副本,看得见升级路,谁不想往前冲?
氛围这东西挺虚,但作用比钱还大。我认识个在绿韵隆亿工作的朋友,说他们团队跟家人似的。赶上 harvest 季节,大伙一起下地摘花,累了就坐地头唠嗑,有人带自家做的酱菜,有人分享种植小窍门。平时谁家有难处,团队里你帮我一把,我搭你一程。这种氛围下,谁舍得偷懒?说白了,人都是感情动物,在这儿干得舒心,比啥都强。
不过最关键的,还是得找对人。啥是对的人?自燃型员工。就像火柴,不用别人点,自己就能烧起来。绿韵隆亿招人有个法子挺绝:他们不看简历多漂亮,而是拉着人去基地待两天,看你愿不愿意蹲在地里研究花苗,愿不愿意跟农户唠半夜种植经。愿意的,留下;嫌苦嫌累的,趁早走。这法子笨,但管用。你想啊,一个人打心眼里喜欢这事,不用催不用管,自己就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。
说回来,好多企业犯的错,就是总想 “改造” 员工。花大价钱搞培训,讲什么 “狼性文化”,结果员工听得直打哈欠。为啥?因为本性难移。与其费劲改造阻燃型员工,不如一开始就挑自燃型的。就像种庄稼,选对了种子,不用天天施肥浇水,照样长得旺;选错了种子,累死累活也收不了几斗粮。
可能有人会说:“小公司哪有挑人的资本?” 其实不然。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招儿。你把愿景讲清楚,把氛围做起来,照样能吸引同频的人。就像绿韵隆亿,刚起步时也没几个人,但跟着干的都是认准了金银花产业的人。他们相信这事儿能成,愿意跟着公司一起拼,这就是自燃型员工的魅力。
最后说个题外话。前几天看新闻,说现在年轻人找工作,越来越看重 “工作幸福感”。啥是幸福感?不是工资条上多几个零,而是干得有奔头、有盼头、有劲头。绿韵隆亿为啥能让员工像打了鸡血?说白了,就是把这 “三有” 做到了位。他们不把员工当打工的,而是当一起创业的伙伴。这种姿态摆对了,人心自然就聚起来了。
唠了这么多,其实就一个理儿:管人的最高境界,是不管人。你把事儿想明白,把人挑对,把氛围做起来,员工不用你催,自己就往前跑。就像绿韵隆亿,没啥复杂的制度,就是实实在在告诉大家:咱们一起干件有意义的事,干成了,大家都有好日子过。就这么简单,却比啥都管用。
所以啊,企业管理者们,与其在考勤制度上琢磨歪招,不如多花点心思琢磨琢磨人。试试把员工当伙伴,当家人,当一起追梦的同路人。说不定,你也能碰到一群不用打鸡血,自己就能跑起来的人。到那时候,啥奇迹创造不出来?